本文转自:漯河日报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桥梁,还是塑造孩子心灵世界的神奇画笔。作为家长,该如何用积极语言来教育孩子呢?
转变角度,寻找亮点。在积极心理学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挖掘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点。比如,“你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因为你今天没有让妈妈催促就起床了。”“宝贝真棒!今天又学会一项技能。”家长要多给孩子正面评价。
灵活运用积极语言技巧。灵活运用积极语言技巧需要家长开口说话前三思。家长可以运用“三明治式沟通法”。此法将沟通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最上面的“面包片”(第一句话)代表的是对孩子的认同和关爱,是对孩子优点或积极一面的肯定;中间的“肉片”“奶酪”(第二句话)代表的是对孩子的建议、批评或家长的不同观点;最下面的“面包片”(第三句话)代表的是对孩子的信任、支持、帮助和鼓励。
让积极的语言成为一种习惯。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用“你尝试的样子真棒”代替指责,用“下次会更好”替代否定,用正向对话引导孩子成长,让孩子在温暖话语中积蓄自信,亲子关系也会更融洽。
温暖的语言是情绪的“灭火器”。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时,家长好好说话就像给孩子的情绪按下暂停键。“这次失败,不是你没有努力。”“做错事,没关系,我们一起承担。”……温柔的鼓励能让孩子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父母的语言里藏着孩子情绪的开关,智慧的话语能把孩子从崩溃边缘轻轻拉回。
家长不仅可以用温暖的语言沟通,还可以用关爱的语气、信任的眼神或肢体语言表达关爱。
鼓励是孩子成长的“隐形翅膀”。“这次数学考试又错这么多,你到底怎么学的?”这样的指责只会让孩子垂头丧气。如果换成“没关系,继续努力,我们会帮你。”“你已经做得很棒了,我们都看见了你的努力。”……孩子的眼睛会重新亮起来。鼓励就像阳光,能让自信的花朵绽放。聪明的父母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用语言把它们变成照亮前路的星星。
提问是思维大门的“启动按钮”。当孩子抱怨学校的作业太多了,家长如果说“大家都一样,别偷懒”,可能换来的是满脸不情愿。但家长换个问法:“你觉得先完成哪门课的作业会轻松一些?”孩子反而会认真思考。提问就像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比起命令和说教,引导孩子主动地解决问题。这就像给孩子一艘小船,教会他掌舵,远比直接推着船往前走更有意义。
据《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