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工作经验,面试会计时回答不出来,该怎么办?

问:上次面试问我,现在这家公司怎么核算成本,我回答不出来,关键是没有经验,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成本会计经验,面试该怎么回答,一般会问哪些问题?

答:你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不够,头脑空空去面试容易错失机会,本来我是建议你看完书和工作笔记之后,拿我给你的成本表数据训练一下再去面试,我再和你讲述该如何去面试,但看你一再追问,心里着急,那我先大概讲述一下,本人对面试的认知,看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很多人把面试当作是考试一样的心态去处理,就是考官出考题,自己一味的解答,我对面试的理解是,像去医院看病,医生给病人看病是,先做体验,收集病人各方面的疾病信息之后,再作出治病的方案。面试,其实是一场互动的咨询服务,不是单向的解答,是双向互动过程,回答面试官问题,比如问到:该如何核算一家公司的产品成本?是要先了解这家公司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完这家公司的全部信息之后,再作出解决方案。

那该如何去面试?一般会问哪些问题?

去面试,先要修改好自己的简历。那怎么去修改简单,先要尽可能的收集你所在地的面试招聘要求,招聘要求里,就隐含着公司存在的问题和痛点,针对这些问题和痛点,要去收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

所以,找工作面试前,储备知识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有足够全面的知识,才能系统的解决公司问题,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比如说,如果我去面试一家公司,问到:如何核算这家公司的成本?

我先会了解这家公司的情况,不急于回答。先问:“贵公司是生产什么产品的?”,如果回答是:“生产手机的。”

接着问:“产品有BOM表吗?手机的主要材料构成有哪些?”

“手机外壳和一些电子元器件。”

“这个手机外壳,是自己工厂注塑加工,还是发外加工?”一边收集公司信息,一边心里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核算,如果手机外壳是工厂注塑加工,那核算注塑件成本时,可能用到BOM表的用量,可以实际耗用量根据BOM用量来分摊;如果是委外加工,则外发材料成本和加工费,就可以核算出委外成本;

再继续问:“生产工艺方面,产品的工序是全部在车间完成,还是工序中途,有半成品入仓?”,如果全部工序都在车间流转完成,可以使用品种法来核算,如果工序中途有半成品入仓,则需要设计分步法来核算。

继续问:“贵公司有使用ERP系统吗?仓库和车间领料管理的怎么样?”,如果要问这个问题,如果有ERP系统,那采集单据数据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没有的话,则要完善仓库出入库管理,手工建立进销存数据,规范生产领料明细,达到成本核算的条件;

如果有ERP系统,则追问:"ERP系统是否有成本计算功能,还是手工导出单据数据,设计成本表来核算产品成本?”,如果ERP有成本计算功能,则入职后,熟悉ERP系统成本计算逻辑,面试时,可以联系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说自己在某家公司,使用某个系统,是如何操作系统来计算成本的步骤大概讲述一下,如果你讲述的操作步骤或计算逻辑,与这家公司有相同之处,则面试的成功率是比较大的。

如果是手工设计成本表?则要了解进销存数据和生产领料数据是否规范。追问:“那生产领料明细规范吗?领料单上,是否有备注产品信息,可以知道领料是用于生产哪个产品的信息吗?”,如果有成本对象,则可以通过产品代码归集领料成本信息,实现成本核算的条件。

还可以继续深入的问:“员工的工资是计时,还是计件?”,如果是计件,则一般车间有工序的单价,那可以将工序单价归集到产品里,核算出产品的计件工资成本信息。如果是计时,则可以说:“那入职后,我需要到车间统计工序工时,之前我在某公司时,先是采用产品的工序工时来分摊人工和制费到产品里”

最后,针对这家公司的所有信息,综合起来思考,讲述自己成本核算的思路,如果你的知识和经验不够,连BOM表长什么样,都 不知道 ,连领料明细都没见过,那别人就是告诉你所有的信息,你也无法判断和决策,用什么方法来核算。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先去储备知识和经验,先学习给你寄的工作笔记,了解产品BOM表,了解生产领料明细,学习是如何将领料成本信息归集到成本对象的,如何设计成本表的,拿电子档的成本表数据,自己训练一遍。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