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精神内耗的方法二:停止过度信息收集

对于学习类、知识类、甚至科普类视频,我们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加入收藏,毕竟收藏等于学到了。而随着短视频的爆发,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3分钟速成视频,一周内学完xx系列,这在相当程度上反馈了我们的意识更倾向于短小精悍的知识,可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下面,我们真的有足够时间去完成学习吗?

答案非常明显,那就是没有,我们大多数时候的收藏并没有学习,而仅仅是为了满足大脑中对于信息收集的满足感,而这样过度收集导致信息堆积,从而更加难以提起对于学习这件事的兴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断为了获得信息满足而收集信息,过多的信息又导致无法开始学习,一直累积从而造成过度的信息收集,变成一个只收集从不学习的坏习惯。

解决办法一: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过度收集

为了解决这件事,或者说解决这个坏习惯,首先我们得意识到,我们正在过度收集,当你的内心渴望知识的时候,在心里反问自己:这个事情、知识、内容真的是我当下需要知道吗?这个事情、知识、内容真的是当下我能够用到的吗?如果回答是否定,停止收藏的操作,就让它随着时间消失在你的记忆里。

如果我们分辨不出来一个知识或者信息的优先级,那么就容易踏入过度信息收集的怪圈,因为人对于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无穷大的,你会不断渴望获得新的信息,以满足自己对于求知的欲望,但是无效的信息求知,其实是会造成你的精神内耗,因为无效的信息会分散你的精力,让你无法关注哪些真正需要关注的事情。所以在每一次收集信息的时候,提前问问自己上面的两个问题,如果是否定的,那么就停下来,别再纠结。

解决办法二:用进行代替做完,用需要代替完结

一旦意识到自己正在做过度收集之后,你会发现你会大大减少信息的收集,这个时候,我们减少了外部的输入,不会造成大量的信息堆积,接下来我们该做的事情就是将已经收集的信息吸收内化到自己的体内,这个时候还是会存在一个难以转变的思维,就是从小到大我们都是被教导对一件事要有始有终,那是因为学校的环境下面,每一个科目都有开始和结束,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结束时候的那一个分数。但是当你踏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做的所有一切事物基本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你不肯呢个期待一件事情能够真正的完结,一个事情必定关联着其他事物,现阶段的完成,只不过是为了下一个阶段的准备,所以不要再把学完或者了解完信息当作终点,你应该把开始了解,当作信息处理的开始。

说的简单点就是,你应该把信息处理这件事情做起来,而不是把目标当成处理完信息,你应该把当下最需要的信息处理完,至于这个信息的后续或者其他部分,等到下次需要的时候再处理,或者等到有时间的时候再处理。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处理不完导致的愧疚感,从而又陷入精神内耗,一边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完这件事,一边面对大量待处理的信息,又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最后,记录一下,作为一个用户的视角,各家大厂的app产品,基本上目标群体都是年轻人,有一套潜规则,这些功能和操作都是大家会使用的,但是随着中国老年人的数量迅速增加,他们该如何使用这些新潮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职场责编:拓荒牛 )